今天要推薦知名作家葛拉威爾(Malcolm Gladwell),大家都聽過成功需要一萬個小時的練習,便是來自他的「異數」(Outliers)一書,作者是說故事高手,擅長以看似無關的事例開頭,好比,「紐約最頂尖的律師,他們有幾個共同點:早期歐洲移民後代、生於1930年代的猶太人、父母都是成衣廠的工人」,再娓娓道來本書核心 ------「成功人士背後的巧妙結構」,說明成功並不是只有命定的機緣,而是時代環境的利基,利基甚至可能是表面上的劣勢

利基不就是優勢嗎?怎可說是劣勢呢?作者舉了傅榮(Joe Fom)一例,傅榮是誰?傅榮是美國的超級大律師,也是世界一流的事務所的合夥人(該事務所超過兩千位律師,GEE!),1947年,傅榮以優異成績自哈佛畢業,到華爾街的事務所求職,一一碰壁,因為他沒有良好的家世,最後到了一家新開的事務所工作,當時的華爾街的老牌事務所主要經手非訟法律業務,不打官司,但這個新成立的事務所什麼都幹,包括最麻煩、被視為下流的企業購併及訴訟。

結果,70年代法規鬆綁、市場國際化,併購成為常態,一流事務所向來不屑的業務,炙手可熱了,傅榮無疑的成為第一把交椅,當年大事務所拒他於門外,時機到來,他擦亮自己的招牌,何謂時機?時機就是隱藏在時代裡頭的機會。

典型的美國成功並不是本書重點,作者所說才是這本書值得一看的理由,他分析了傅榮這輩的紐約大律師們的出身:機運一,猶太移民,沒有顯赫出身只能從零開始;機運二生於人口低谷期,經濟大蕭條讓生育率降到谷底,所以這些小孩在都市受到良好教育(20年代的繁榮讓公立學校的師資與設備都屬一流),再者當時大學之門廣開,傅榮念完上曼哈頓城市學院夜間部後,退伍就申請了哈佛法學院;機運三,成衣工人之子:有著良好技能的移民父母勤奮努力,不但締造了紐約成衣傳奇,更使其子女直接受惠。

作者說,成功並非隨機,他們的世界、文化、與家庭背景給了他們的成功機會

我最欣賞本書由宏觀角度出發,儘管我認為時代的力量取決了一切(企業併購若未成為主流,傅榮也不會嘗到名震天下的甜美果實),但某程度上,讀者明白困苦處境可孵育出成功,這可是萬年老梗,到了作者手上卻新奇了,如故事所示,環境的壞,讓「沒關係」挫敗了傅榮,故事到此尚未結束,我認為,關鍵還是傅榮的先知先覺,聰明如傅榮,預測了商業發達後,企業併購大行其道並不奇怪,所以成功的最大因素還是「判斷機會的藏身處」,按這邏輯走的話,這書就勵志了,因為如能環境與機會可以預測,那麼具備特質,又恭逢其時,成功就近了。顯然我是喜歡這種心得的人,假裝我還年輕,哈哈哈。

本書各章節各自獨立,但又互有關係,且不失其精采,好比說,講了兩個同樣是智商極高的天才,卻一人成功、一人潦倒,成功的那位出身富貴,潦倒的那位長在窮困家庭,顯然,不同的教養方式讓小孩有了不同性格,天才固然難得,但在求學、就業的路上,幼時所形塑的個性跟了他們一輩子,為什麼窮人家庭的天才無法成功?只是因為窮嗎?還是有其他原因?這一章天才的迷思,講階級的文化優勢,發人深省。



「異數」這本書值得推薦的地方太多,然而我今天推薦的是這位作者,我也讀了其他兩本作品「引爆趨勢」、「決斷兩秒間」,前者析解社會趨勢的產生過程,後者旨在說明瞬斷的決策品質不亞於三思,習慣作者先講故事的敘事技巧後,會讀的津津有味。 

葛拉威爾的所有著作可歸納一大特色------『事情跟你想的不一樣』,並且適時的舉出研究結果、實驗數據支持論點(通常包含心理、社會學等有趣實驗,並不乏味),很對我這種難纏讀者的胃口,如果你也很難被說服、對於社會現象有興趣,請將作者的系列著作歸入必讀之列!當然,我也沒有受僱於時報出版!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rainblea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