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/08/14這禮拜看了四部電影,直接說重點。 

  1. 中島哲也 - 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
  2. 奇士勞斯基 - 雙面薇若妮卡
  3. Stanley Kubrick – 奇愛博士(Dr. Strangelove or: 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the Bomb)
  4. 今敏 – 千年女優

除了Stanley Kubrick,其他導演都是二次接觸,中島哲也部分看過了下妻物語,今敏部分看過了盜夢偵探(感謝大寶推薦),至於奇士勞斯基,寒假時完成藍白紅三部曲,至雙面薇若妮卡是第四部了。

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速度流暢,色調掌握、光影運用也都爐火純青,中島哲也style,論本片優點,無非是以喜劇方法(且穿插歌舞)處理悲慘故事,論缺點,老實說,下妻物語或松子兩片處理夕陽場景時,光感的過份人工曝露匠氣,過分求好心切了吧日本人!至於劇情,故事主角得不到父親的肯定,離家後愛的荒唐破碎,也不願正視「孤獨一人」的現實,關於這點,我倒不覺得這是「松子」的故事,某種程度也是多數女生的故事,與電影有所差別的也只是荒唐的程度之高低罷了,你非要戀愛終結自己的孤單嗎?非要追尋別人的愛做為肯定嗎?只需擁有所謂的「愛」便告滿足嗎?荒謬的松子,也是很多荒謬的女孩的縮影。從而,這片的意涵沒讓我有太多驚喜,要是松子早點讀過佛洛姆、阿德勒,一生還不致如此悲慘啊!(這什麼心得啊)

該死的愛快轉人如我,建立了一項非常無聊的標準:「第一次快轉時間」,鑑定電影的目不轉睛度(適用人只有我自己),千年女優落在52分鐘,非常之久,更猛的是我不敢隨意快轉,深怕錯過精彩的換幕!千年女優是這樣的,採倒敘法,藉由女演員的回憶推展劇情,回憶中,電影劇情與真實人生的交錯,是雙重呼應也是雙重隱喻,時而由回憶中回到「現在」,片段式結構沒有流於鬆散,更沒有讓觀者不明究裡,尾聲處烘托最高潮,這不是頂尖手法是什麼!至於我最最最欽佩的換幕方式,盜夢偵探一片大開眼界,千年女優也不讓人失望,總在猜「要換了吧哈哈!」每次猜錯!今敏不僅擅長畫面的經營,哲學思維的豐富,尤其盜夢偵探中之表現也使我不能自己,(不好意思這裡要講盜夢偵探基於個人的紀錄私欲),第一個震驚點是進入把人拐走的「噩夢」後,夢境竟是「歡樂大遊行」,巨大且愉悅的遊行,畫面非常之漂亮,成員非常之可愛,可是我,哭!今敏你是不是想說,有時我們處極惡之境不自知,因為惡境確實可以由美麗符號構成,唯有,夢者活到事後,醒著,才明白那是「惡夢」一場?最後的戰鬥則是毫不保留的二元性辯證,Paprica變成一個巨大的食夢饃,把企圖完全制霸的巨大夢魔(姑且稱之)吃下去,「安靜而順利的吃下去」,從Paprica本身腳色的設定到劇情走向,今敏你是不是想說二元性的積極存在,其實是一?盜夢偵探一片值得探討的處極多,我也喜歡發夢人們的囈語,把呢喃的單句結合,有詩般深意。本要單獨成篇的盜夢心得,捕捉不盡今敏哲學,觀賞時又沒有認真筆記,事隔一陣,草率羅列!但我要說,一樣以夢、夢中夢為架構,盜夢偵探絕不是inception,面相不同,若強要論高下,我會說,只有過之、而無不及。(盜夢偵探好像是今敏所導的最後一部動畫,個人傾向形容是巔峰的大成之作。)

回到四部片,某日在臉書看到一個女孩就叫Veronique,興起便把雙面薇若妮卡挖出來看,個人超愛奇士勞斯基的藍白紅三部曲,若說藍白紅是奇氏經典作,那麼,先於三部曲的雙面薇若妮卡,明顯醞釀得很厲害!雙片有紅的命運感、有白的雙地命題,更有藍色的「continue」,四片之間各有新意又相呼應!雙片,摜破時間空間,兩地同生兩女,都叫薇若妮卡,波蘭的薇若妮卡驟死,電影鏡頭轉到法國的薇若妮卡,彷彿法國的薇若妮卡拿著接力棒活下去,此片更難分享心得(據悉是因我本來就沒大腦的關係),劇情簡單,對白不多,鏡頭表現充滿藝術手法,理論上不是我可以理解的範圍,但是背後含意,似懂非懂玄之又玄,看完之後安安靜靜回房咀嚼,這就是我為奇氏深深著迷的原因了,而奇怪,誰可以解答為什麼奇士勞斯基喜歡安排蹣跚老者獨步於途?

終於寫到最後了。奇愛博士是1964年的片,講瘋將軍擅自下令空軍按R計畫攻擊蘇聯基地,若攻擊成功,蘇聯將「自動啟動」世界末日機器(核災),時間倒數、情勢緊張,一群人包括總統在戰略室阻止災難發生,第一次看庫柏利克,影片開始沒幾分鐘,立馬知道這人是曠世天才,親愛的,兩台飛機在空中加油如何呈現浪漫感?答案:靠配樂。對一半。但為什麼看起來好像交媾一般!!!浪漫的空中加油,JESUS!這是常人的點子嗎!!奇愛博士是影史上黑色幽默經典,諷刺拳拳到肉,例如,因為「美國總統很難找」,所以R計畫的機制設定找不到BOSS時,自己可全權下令(瘋將軍的合法性哈哈哈哈),又例如,美國總統質問蘇聯大使為什麼建置末日機器時,蘇聯大使回答「這個最便宜」(人類對於全面毀滅的恐懼最便宜),末了,討論萬一爆發核災,人類將移至地底生活,為了種族繁衍,男女比例宜控制在一比十,好的,到此recall一下,片頭的交尾、片中只出現一寧女性,片尾又大談繁衍的十比一,稍稍get it,管見以為本片不單單諷刺或者反戰,具體而微的涵義直指戰爭背後的雄性征伐,而這樣的征伐是人類的本能。

五部片擠在一網誌,是我本人的偷懶,是對導演的不敬,每次看完好片後,某些我有活過來的快感,但是呢,除了中島哲也以外,奇士勞斯基、庫柏利克、今敏都逝世了,今敏更是罹癌而英年早逝,感謝世界上有這些人為他們心愛的藝術而努力,無論何人何片,每次的觀賞,彷彿都是重評估人的可謬,敬偉大的第八藝術工作者,關於某種不可言喻的啟蒙。
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rainblea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