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看了藍同學的網誌 http://0rz.com/N080yI,有點心得兼回應】這樣說吧,我認為強調國際觀是為了在資訊化社會競爭,不知道、知道的太晚意思就是只能跟著別人的腳步走(依據朋友的說法:『輸定了』這樣),等於失去先機,退一步言,即使是跟著走的人,除了穩扎穩打的做好本分外,還要貼著時代脈動隨時調整,國際觀則是在因應廣大市場、多元文化等巴拉巴拉的因素下,一種養兵於日常的戰術。(反正就是為了競爭競爭競爭,競爭力你知道的)

最近看了一本書,大意是世界事務掌握在少數人(差不多六千人)的手上,這些人來自各領域,彼此互有不可言喻的牽連(前後期同學、同事、姻親……構築出一個的進入不易超極精英小圈圈)。並且,作者點出我認為最棒的一點,即是,這些超級菁英在現況不明時遊刃有餘、大獲其利,同時利用其優勢制定了下個時代的特質與遊戲規則。

好,回過頭看,商業掛帥的社會,跨國企業賺的可以比貧窮國家多,當所有活動的跨國運作成常態,有人(其實就是大前研一先生)甚至認為政府是一個越來越虛的機構(我想就是紀登斯提到的空殼機構的意思),這種環境下,精英的權利不就愈趨實質了嗎?他們在做什麼?

好比說,經濟精英可聘游說專家,遊說制定對其有利的法律,於是那種讓相對弱勢的XX團體吐血的法律也不足為奇了,經濟精英同時喊水會震動,這幾年喊的火熱的金磚四國,最初是高盛分析出來的結果,託高盛的福,國家新時代加速來臨了,精英的經濟世界觀舉足輕重。

好比說能源精英,Exxon董座Rex W. Tillerson一直被視為輕視環保重要性的壞蛋,說他本人對環保的態度足以影響排碳量不過分吧,講到排碳,又是全世界的事情了,你知道此時,吐瓦魯幹譙的是明明自己沒什麼排碳量,國家卻要淹了,對照一下,Tillerson好威啊。

標竿人物的作為確確實實的塑造時代風氣、決定人們的信仰,好比說教宗發言對信徒有指標作用,今天倫敦的超模怎麼穿、拎什麼包,明天台灣報紙也看到某某人依樣畫葫蘆,成功商人再三的為大家說明了良賈何負鴻儒,這個時代的世俗成功由他們定義,大如人生觀、價值觀、小至時尚感,都有人說算。

然後呢,這些跨國界的影響力集合在一起,決定了大半世界的走向。

所以我們為什麼要國際觀呢?

簡單啊,這件事跟全球化綁在一起,遠看好像不干我的事,近看發現,唉呀不得了,不想出局英文要學好,小老百姓不過是求個溫飽而已。但即使權力過度集中到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地步,即使明天大世界掌握在別人的手中,我仍相信人類的精神力量,因為,資訊社會的好就是隨時可以探知自身需要的資訊,我可以追求自己的信仰,我相信人類良知、理性的精神力量,不過,如果要我許一個會成真的大願望,我還是要說,給我影響力吧。(法學組學生循環論證了嗎哈哈哈哈)

 

 
超模的厲害就是放在我們身上不合理的東西,在她身上就怪有味道的。Agyness的Boy風我好嚮往啊,但誰敢啊!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rainblea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